赣南四大堪舆祖师 风水术出神入化 传说有一位已成地仙
风水师是具备风水知识,受人委托断定风水好坏、必要时并予以修改的一种职业。通常风水师也兼具卜卦、看相、择日等技艺,而某些道士、庙祝、中医师等亦可能偶以风水营生。专职的风水师亦称堪舆师,民间相信风水者常尊称其为风水先生,由于风水先生要利用阴阳学说来解释,并且人们认为他们是与阴阳界打交道的人,所以又称这种人为阴阳先生。现特指专为人看住宅基地和坟地等地理形势的人。中国的风水学源远流长,自从河图洛书问世,数千年来历代地理大师不断涌现,其典籍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在发展过程中,风水学逐渐形成了两大宗派,即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式派注重峦头方位组合上的信息,理气派坚持时运生克方面的原理,两者互为表里,各有所长。
风水学
赣南四大堪舆祖师(风水形派四大祖师):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
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介绍:
1、杨救贫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救贫,是杨家第127世志能的第四子,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生于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三月初八日戌时。
杨救贫又称杨公,名“益”,字“筠松”,号“救贫”。公元854年,杨公入科第,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主管宫廷建筑、皇家陵园,天文观察、皇族祭祀等事宜。公元875年因黄巢起义,杨公携带皇宫风水秘籍逃离长安。后在江西赣州一带收徒,传授风水之术。后人把由他传播的风水理论称之为“杨公风水”。杨公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住宅、坟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强调自然山水的选择,以求趋吉避凶。杨公风水主要流传于江西赣州一带,后遂渐散播至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他有两个儿子名为:杨郎、杨影。杨救贫是宋朝大将军杨六郎的曾祖父。
主要成就:杨救贫风水理论,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思想。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为上,强调因地制宜、因龙择穴。杨公风水理论著作《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人子须知》、《四大穴法》、《拔砂图》、《胎腹经》、《望龙经》等著作传世,给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遗产。杨公风水术承继了晋代郭璞“乘生气”的堪舆学精髓,强调龙、水、向三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气方面注重龙气和堂气的配合,以七十二龙乘龙气为核心,乘龙气者为吉,乘旺盛的龙气者为大吉,不能乘龙气者为凶,破坏龙气者为大凶。阴阳宅的吉凶,决定于对内能不能乘得旺盛的龙之生气,对外能不能合理接纳堂局之气。杨公风水术认为,龙气要配合阴阳宅的“坐山”,而来去之水要配合阴阳宅的“朝向”,这也是杨公风水理论的主要法则。
杨救贫
2、曾文辿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父曾德富。兄曾文遄、弟曾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隐居雩都黄龙寺时,缘遇杨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堪舆大道。后梁贞明丙子年,曾公与诸徒袁州万载觐丘山(今江西宜春万载县),肖形五牛饮水穴,穴结池心,授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经数年,其徒于豫章江西南昌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著《寻龙记·八分歌》俩卷行世。 后人尊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风水形派四大祖师。
主要成就:曾文辿唐末五代时迁三僚,时历宋元明清,迄今千多年来,特别是明清两朝以来,文辿后裔蕃衍千枝万派,分布全国各地,已成万丁著族,人文蔚起,忠烈满堂,卓然俊拔之士达于中外,足见杨筠松当年的预测不谬也。现在许多海外易经考察团专程到三僚村,都是拿着这份钳记,寻找中间提到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甲木水”的所在。曾文辿著有《八分歌》、《泥水经》等书传世。
曾文辿
3、赖布衣赖布衣,道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凤山冈人。生于公元1101-1126年间(宋徽宗年间),九岁即高中秀才。曾任国师之职,后受奸臣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赖布衣的足迹几乎踏遍中国大地,凭著精湛的堪舆理论与技术,一路怜贫救苦,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风水大师”的名声不胫而走。后来赖布衣看破红尘,遁隐山林,长与青山白云为伴,人不见其踪。
主要成就:传说赖布衣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据传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赖布衣传世有《催官篇》等。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赖布衣故乡的“布衣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前来瞻仰的香港同胞络绎不绝。
赖布衣
4、廖金精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
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爷爷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
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东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就暗寓了这个故事。
主要成就: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廖金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