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个神秘水塘的水永远抽不干,专家:水下有三国人物的墓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是个神话的人物,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料事如神,呼风唤雨。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让很多人敬佩不已;草船借箭,一招使以诡计著称的大英雄曹操艳羡不已;而诸葛瑾是诸葛亮之兄,为东吴大将军。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面长似驴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父亲诸葛珪,字君贡,是汉末为太山郡丞虽说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出身,但到了诸葛瑾父亲诸葛珪这一代已经是明显没落了。尽管如此,诸葛瑾还是演习了后汉时期很多年轻学子的传统。公元189年,母亲章氏去世,诸葛瑾“居丧至孝”,并且“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但不久诸葛瑾的父亲诸葛珪也病故,一家人顿时失去了依靠。不得已,诸葛瑾一家只好投奔叔父诸葛玄。诸葛玄被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亮及弟弟一起随同叔父前往。而诸葛瑾却没有随行。当时整个徐州是曹操、陶谦争夺的战场,而且战事已经波及到诸葛一家的故乡---琅琊,这时的诸葛瑾同继母一起去了江东避难。
自此他们兄弟之间各为其主,极少见面。诸葛瑾到了江东后正赶上孙策去世,孙权初立。遇到了孙权的姐夫弘咨。弘咨对诸葛瑾的才学感到惊奇,对其才华感到惊奇,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为宾待。从此诸葛瑾才走上仕途,得到了孙权的重用。
诸葛瑾在孙吴政权站稳脚跟之后,为蜀国与吴国的联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官职也不断攀升,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这也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
诸葛瑾死后,儿子将他葬在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河南村塘墩上村,墓为土墩,墓前原分左右两墩,一为印墩,一为剑墩。传说是诸葛瑾藏印章和宝剑的地方。
史书还有一种记载,说诸葛瑾在江南一共有五座墓,但最后被证实,而唯此似真。清代道光年间,在武进怀北乡新闸下塘(运河南岸),有人在墩下锄得一个小玉碑,上面篆刻着‘诸葛瑾(子瑜)’的字样。”当地的长者也说,在墓葬的东北角有一个深邃的洞穴,口径约莫有一尺,向南面墓基延伸。“内部有机关。曾经有人用踩水车上的‘绳桁’塞进去,都被铡为两段。
经过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洞口早已堵塞,古墓也已经面目全非。曾经的盗洞口已经被黄土掩埋。当地村民介绍说,墓葬的封土墩原来非常大,在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为开凿大运河,需要动用墓土,挖出了许多古物,后经上级文物保护单位阻止方歇。
当地县志记载,诸葛瑾墓的封土墩在蒲塘河的中央,所以旁边的村子被称为“塘墩上村”。诸葛瑾墓最神奇的地方,就在墓葬周围的水塘中。据说1934年大旱之年,别处都干成河底朝天,唯独这个池塘依然一片水汪汪,土墩照旧傲挺在水中央。还说河里古井塘水终是抽不完、抽不干,一夜过来明天又满了。当时水墩有半亩见方、丈把高。
1980年,古墓附近办起了“北港砖瓦厂”,又动用到墓土。再次挖出不少种类各异的陈砖、古钱、铜镜、瓷花盆、温酒器等文物。“还挖到一个‘玉鱼’,现在被省文物保护单位收藏。”现在古墓基本已经被夷为平地,或成为砖瓦厂的堆坯场地,或砌上厂房。唯古墓北面的一个池塘还残迹犹存。唯古墓北面的一个池塘还残迹犹存。
有人说,这个池塘是当年取土堆砌墓塚时挖成的。那时池塘的面积和深度同古墓隆起的土墩差不多大小。但经多年的淤塞填浚,只剩下今天这样一个小水潭。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的分析,诸葛瑾真正的墓塚可能就在这个池塘的底下,而其表面隆起的土墩——皇墩头,只不过是护坟者的庐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