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风水杂谈] 中国第一风水村的故事

[复制链接]
3331 4
旺燄羶 发表于 2017-8-29 13: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西省兴国县的三僚村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被普遍认为是中国风水的发源地,其位于该 县城东南约 64 公里处,主要为曾、廖两姓。从唐朝末年风水大师杨救贫定居三僚授徒传业开始,三僚产生了许多风水先生,踏勘风水的足迹上至皇家陵园,下至平民宅第,形成了风水学说的形势一派,在江西、广东、福建乃至东南亚一带具有广泛影响,在潮汕一带犹负盛名。宋朝以来,仅廖氏就有上百人在潮汕相地,其中出名的地师有宋朝廖月山、廖子安、元朝的廖国玉、明朝的廖炳章、廖胜概、清朝的廖炳子和廖仁等七人,在当地留下大量的堪舆风水的建筑遗迹,三僚人称之为“七廖下潮汕”,至今在三僚仍然有“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随着潮汕人不断拓展海外的生存空间,三僚的风水声名远播港台和东南亚一带。当然,最为三僚人感到骄傲的,应属明朝廖均卿等三僚地师勘择的明十三陵。 在地师们世代居住的三僚村,也留下了他们许许多多的风水实践杰作。
三僚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外看风水,风水堪舆文化的繁盛与杨救贫是分不开的。在广大的客家地区,杨救贫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然而史书多语焉不详,据明朝嘉靖 15 年(公元 1536 年)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但三僚曾氏族谱却有关于杨救贫的详细传略:“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父名淑贤,剩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杨公仙师名筠松,字益,号救贫,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遂携御库秘籍弃职,云游天下,寄情山水之中,印证所学。至虔州之崇贤里黄禅寺,与吾祖曾文辿公邂逅于方丈之内,晤谈之中,文辿公感杨公所学非凡,遂拜杨公为师,朝夕跟随,职尽弟子之礼,观玩山水,寻龙捉脉,得杨公仙师尽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遂通堪舆之大道,始得传播海内外,王公大夫欲见师徒一面,而难可得。又知我祖文辿公终非终老林泉之辈,故亲卜宅,得今之兴邑僚溪,细玩山水,八景奇观而留连忘返,因授我祖文辿以钳记。我祖文辿公遂徙家居焉。后师徒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胜水,尽兴而赏。如遇吉壤或图或记,留待后贤而发。逢困而扶,遇危则济,故又得杨救贫之美名。倦则归栖僚溪,师徒常以僚溪八景而乐游。常谓我祖文辿曰:‘僚溪虽僻,而山水尤佳,乘兴可登眠弓峻岭,健步盘遨独石巉岩,赏南林之晚翠,观东谷之朝云,览西山之晚照,听北浦之渔歌,临汾水龙潭而寄遐思,卧盘龙珠石以悟玄奥,耕南亩以滋食,吸龙泉而烹茶,余生得无穷之乐,可谓知足,而死无撼矣’。自是,僚溪八景因而得名。又所谓传得之有青囊秘旨,可作家传,世世相承。后朝廷追索秘籍归库,二公得虔州府宪之阴助,置以应籍以归御库,故二公得免于究。后师徒出游至韩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有七,我祖亲为卜,葬八仙下棋形,时乃光化三年,庚申岁三月初九日也。呜呼,一代地仙虽作古,而救贫美名与堪舆妙术,则共泰斗同存”。
据史书记载,廖、曾两姓都从宁都徙居兴国三僚,“盖两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贻之谶云”。 (明·嘉靖董天锡编撰《赣州府志·人物志》)。可能是因为这一缘故,三僚人非常愿意跟外人介绍杨救贫为三僚卜地开基的传说。据说曾文辿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也是三僚曾氏的开基祖先,自从在黄禅寺偶遇杨救贫之后,便与杨救贫云游天下,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寻找一块吉壤,世代定居下来。在宁都的赖村,曾文辿希望在那里安家,在他看来,那里的风水可以出大官,杨救贫说那里的山是秃头山,只会出大盗。后来在雩都的平头寨,曾文辿说这里是“五虎下山,狮象把水口”,将来子孙肯定兴旺发达,谁料杨救贫又说他看错了,这是“五鼠下山,猫儿把水口”。曾文辿发现三僚的风水不错,子孙可以世代为官,于是告诉杨救贫,他已经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好地方。杨救贫来到三僚一看,果然是一块肥沃的盆地,山水环绕,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在遥远的盆地边缘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树底下卧着一块圆形的巨石。但是,在这位风水大师的眼里,看到的却是一块适宜风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个盆地就是一个硕大的罗盘,盆地中间的长条形石峰酷似罗盘的指针,而松树和巨石则是风水先生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包裹。他说,住在这里,子孙后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原来杨救贫担心死后风水成为绝学,希望徒弟们能够世代继承他的风水地理学问。杨救贫和他的两个弟子(曾文辿和廖姓开基祖先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起茅棚住了下来,一人一座茅棚,茅棚为“寮”,故称“三寮”(现在为“三僚”)。曾文辿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他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山峦;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帘幕应;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朝拜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明清以来,曾氏后裔人文蔚起,出了许多人才。据说海外的风水考察团来到三僚,都会拿着这份地钳记,寻找其中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和“甲木水”。
在三僚世世代代的地师眼里,三僚的山山水水几乎都被三僚人赋予了风水的合理解释。曾氏祠堂开阔的空地前面,有一条小溪一年四季长流,小溪由两股溪流组成,靠近曾姓这边的水流冬天暖、夏天凉,水质清澈,而靠近廖姓这边的水流则是冬天冷、夏天热,水质浑浊,水流从很远的地方源源而来,两股水似乎互不相犯,三僚人称之为“阴阳河”。在曾、廖两姓交界处有一块空旷的大坪,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那天,两姓的小孩站在各自的边缘互掷石块,总是设法抓住对方一人,非常残忍地逼迫他吞吃狗屎,但是两姓并不会因此酿成大规模的械斗,这种小孩之间的斗殴,其实只是一种民俗心理的表演仪式而已,在他们看来,小孩斗殴得越厉害,两姓则会越发达。在这块空地上,还有一块“和合石”,站在这块石头上,便构想了三僚人想象中的宇宙图式,三僚村的地形犹如一个巨大的太极图,整个村落是一个盆地,盆地中间的条状石山恰如罗盘中的指针,曾屋和廖屋分别居住在指针的两侧,犹如太极图中的两仪。盆地四周各有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庙和活龙脑、九尾杉、西竺寺、南箕庵、多士石、章光土、七星池、甘泉井等八个景点,形象地阐释了地师们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原理的理解。在三僚村的西北部,至今还有一株千年古杉,树干如半轮残月,树尾枝叶婆娑,壮年的时候有九个分支,故名“九尾杉”,传说为杨救贫亲手所植,这是杨救贫留给三僚的唯一纪念。今天我们看到的是遭遇了一场大火之后的“九尾杉”,在三僚有一种说法,“九尾树当旺,廖姓出人才”,据说对廖姓人更为有利,所以,人们传说“九尾杉”是曾姓人放火焚烧的。但是,正是这棵“九尾杉”,使得一批一批的海内外杨公信徒,不远万里而来,他们虔诚地朝着“九尾杉”顶礼膜拜,拾起地上飘落的杉叶,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终于实现了心中的遥远梦想。
走进三僚村,犹如走进了一个风水建筑实践的展览馆。三僚村到处都是古代风水的建筑。这些自唐以来的风水建筑,每一个似乎都蕴藏着高深莫测的玄机,蕴涵了种种神奇的故事。在廖氏宗祠周围,有许多人工开挖的池塘,这便是著名的“七星池”和“百口塘”。据说三僚廖屋是四煞临身,为了避煞消煞,使廖姓后代人丁兴旺,明太祖年间,当时廖姓有名的堪舆术士廖厚公以“文公无蚊祠”、“月洲堂”为中轴,在白虎方按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在无蚊祠后龙构筑章罡土,由北而南开挖“七星池”,即“太乙池(土)”、“犁头池(火)”、“墨池(木)”、“曲尺池(木)”、“砚池(水)”、“牛月池(金)”、“太液池(土)”,使之如人的七窍能通气聚气;同时,先后在村中央开挖了 108 口水塘,如人体的 108 个重要穴位,“七星池”和“百口塘”皆以小溪相连贯通,使之血脉畅通,气韵流动,起到蓄气聚财、藏风得水、人丁兴旺的作用。
收藏
收藏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精彩评论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威海市南海新区建辉路概念创客空间园A栋三楼303室

周一至周日:09:00-22:00 400-888-4568

扫码关注迪恩公众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苏ICP备15919873号